金刚经在线网
标题

第一百一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来源:金刚经在线网作者:五百大阿罗汉等 造时间:2019-06-25 16:10:00
第一百一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业蕴第四中恶行纳息第一之四三业。谓身语意业。复有三业。谓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顺乐受等业。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广辩。广说如前。复有说者。前虽分别身等三业。而未分别顺乐受等三业。今欲分别故作斯论。所说受名总有五种

第一百一十五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业蕴第四中恶行纳息第一之四

三业。谓身语意业。复有三业。谓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顺乐受等业。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广辩。广说如前。复有说者。前虽分别身等三业。而未分别顺乐受等三业。今欲分别故作斯论。所说受名总有五种。一自性受。二现前受。三所缘受。四相应受。五异熟受。自性受者。如说三受。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现前受者。如大因缘法门经说。阿难当知。受乐受时余二受便灭。应知如是所受乐受。是无常苦灭坏之法。离我我所如是苦受。不苦不乐受应知亦尔。所缘受者。如识身论说。眼色为缘生于眼识。三和合故触。触为缘故受。当知此受能领受色非数取趣。色是眼触所生受缘非数取趣。如是乃至意法广说亦尔。相应受者。如说有乐受法。有苦受法。有不苦不乐受法。云何乐受法。谓乐受相应法。云何苦受法。谓苦受相应法。云何不苦不乐受法。谓不苦不乐受相应法。异熟受者。如此中说。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于此五受中依异熟受而作此论。云何顺乐受业。谓欲界系善业。乃至第三静虑地善业。云何顺苦受业。谓不善业。云何顺不苦不乐受业。谓广果系善业。及无色界系善业。问顺乐受业决定能感乐受异熟果耶。余二受业为问亦尔。若决定者。此后所说当云何通。如后论言。颇有业不感身心受异熟。而感异熟耶。答有。谓诸业感色心不相应行异熟。若不定者。何故说名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有说定感。谓顺乐受业。决定能感乐受异熟。由此故名顺乐受业。乃至顺不苦不乐受业。决定能感不苦不乐受异熟。由此故名顺不苦不乐受业。问若尔。后所说云何通。如说。颇有业不感身心受异熟。而感异熟耶。乃至广说。答彼业定感彼受异熟。及感色心不相应行。然所感受不常现前。所感色等则恒相续。于所感受不现前时。说彼受业唯感色心不相应行。是故无过。如此则二文善通。复有说者。顺乐受业不定。能感顺乐受异熟。乃至顺不苦不乐受业不定。能感不苦不乐受异熟。问若尔。何故此业名顺乐受等耶。答顺乐受业。虽不定感乐受异熟。然感乐受异熟者唯此业非余。故说此为顺乐受业。余二受业所说亦尔。复有说者。顺乐受业。虽不定感乐受异熟。然如乐受能与喜乐作所依止。令喜乐生相续而转作安足处。余异熟果亦能如是。故名顺乐受业。顺苦受业。虽不定感苦受异熟。然如苦受能与忧苦作所依止。令忧苦生相续而转作安足处。余异熟果亦能如是。故名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虽不定感不苦不乐受异熟。然如不苦不乐受。不能与喜乐忧苦作所依止。不能令喜乐忧苦生。相续而转作安足处。余异熟果亦复如是。故名顺不苦不乐受业。复有说者。如乐受能长养所依。余异熟亦尔。故名顺乐受业。如苦受能损害所依。余异熟亦尔。故名顺苦受业。如不苦不乐受。非能长养亦非损害所依。余异熟亦尔。故名顺不苦不乐受业。问欲界乃至第三静虑。有不苦不乐受异熟不。若有者。此中所说云何通。如说。云何顺不苦不乐受业。谓广果系善业。及无色界系善业。若无者。静虑中间所有善业。当言能感何受异熟。或有说者。下地无有不苦不乐受异熟。所以者何。下地法粗。此受微细。下地不寂静。此受寂静。复有说者。下地有情所起善业。皆为求乐受故起。无有希求不苦不乐受者。是故下地所有善业。不感此受异熟。问彼亦无有求苦受者。何故下地感此异熟。答欲界有情为求乐故多造苦因。故虽不求而感彼异熟。舍受寂静无有求乐受而造舍受业者。是故无彼异熟。问静虑中间所有善业。当言能感何受异熟。答感初静虑喜根异熟。复有说者。感初静虑乐受异熟。问若尔。后文云何通。如说。颇有业感心受异熟。非身耶。答有。谓善无寻业。答彼文应作是说。谓善无寻无伺业。而不作是说者有何意耶。应知此中言势减少。或有说者。静虑中间所有善业。虽不感受异熟果。而能感色心不相应行。问若尔。何故此后论言。善无寻业感心受耶。答但言能感心受非身。不言唯感心受异熟。非感色心不相应行。复有说者。下地亦有不苦不乐受异熟。问此中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云何顺不苦不乐受业。谓广果系善业。及无色界系善业。答此中但显顺不苦不乐受业异熟最后边际。谓第四静虑是有色地边。无色界是三界边。复有说者。此中但显此受异熟不共田器。谁是此受异熟不共田器。谓第四静虑。及无色界。复有说者。下地虽有此受异熟。然为余受所覆。相不明了不久相续。从广果上更无余受。唯有此受明了相续。是故偏说。诸说下地无不苦不乐受异熟者。彼说欲界下三静虑阿罗汉等。住威仪心入涅槃。广果阿罗汉。住威仪心异熟心入涅槃。无色界阿罗汉。住异熟心入涅槃。诸说下地亦有不苦不乐受异熟者。彼说欲界四静虑阿罗汉等。住威仪心异熟心入涅槃。无色界阿罗汉。住异熟心入涅槃。

已说前后三业自性。今当显示杂无杂相。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无记业无漏业。此中前三业通有记无记。后三业唯有记。前三业通有漏无漏业。后三业唯有漏。是故言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无记业及无漏业。三业谓身语意业。复有三业。谓过去未来现在业。复有三业谓善不善无记业。复有三业。谓学无学非学非无学业。复有三业。谓见所断修所断无断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随其事展转相摄。所以者何。以身语意业自性。或过去或未来或现在。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学或无学或非学非无学。或见所断或修所断或无断。故言随其事展转相摄。

三业谓身语意业。复有三业。谓欲色无色界系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无漏业。此中前三业通有漏无漏。后三业唯有漏。是故言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无漏业。

四业如前说。三业谓顺现法受等业。为四摄三。三摄四耶。答应作四句。有四非三。谓能断诸业学思。欲界系善不善不定业。色界系善不定业。有三非四。谓无色界系善决定业。有四亦三。谓欲界系善不善决定业。及色界系善决定业。有非四非三。谓除能断诸业学思。余无漏业。无色界系善不定业。及无记业。四业如前说。三业谓顺乐受等业。为四摄三。三摄四耶。答应作四句。有四非三。谓能断诸业学思。有三非四。谓无色界系善业。有四亦三。谓欲界系善不善业。色界系善业。有非四非三。谓除能断诸业学思。余无漏业。及无记业。

四业如前说。三业谓过去等业。复有三业。谓善等业。复有三业。谓学等业。复有三业。谓见所断等业。为四摄三。三摄四耶。答三摄四。非四摄三。不摄者何。谓除能断诸业学思。余无漏业。无色界系善业。及无记业。

四业如前说。三业谓欲界系等业。为四摄三。三摄四耶。答应作四句。有四非三。谓能断诸业学思。有三非四。谓无色界系善业。一切无记业。有四亦三。谓欲界系善不善业。色界系善业。有非四非三。谓除能断诸业学思。余无漏业。三业谓顺现法受等业。复有三业。谓顺乐受等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不定业。此中前三唯摄定业。后三通摄定不定业。是故言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不定业。

三业谓顺现法受等业。复有三业。谓过去等业。复有三业。谓善等业。复有三业。谓学等业。复有三业。谓见所断等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不定业。无记业。无漏业。此中前三业。唯摄定唯有记唯有漏业。后诸三业。通摄定不定。有记无记。有漏无漏业。是故言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不定业。无记业无漏业。

三业谓顺现法受等业。复有三业。谓欲界系等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不定业。无记业。此中前三业唯摄定唯有记业。后三通摄定不定。有记无记业。是故言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不定业。无记业。

三业谓顺乐受等业。复有三业。谓过去等业。复有三业。谓善等业。复有三业。谓学等业。复有三业。谓见所断等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无记业。无漏业。此中前三业。唯有记唯有漏。后诸三业。通有记无记。有漏无漏。是故言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无记业。无漏业。问何故无记及无漏业不感乐受等异熟耶。答诸无记业自性羸劣势不坚住。故无异熟。诸无漏业离诸烦恼。非三界系。故无异熟。所以者何。若所起业自性坚强。烦恼所系者能感异熟。譬如外种若体坚实。有水所润粪土所覆。乃能生芽。若不坚实。虽有水润粪土所覆不能生芽。若虽坚实无水所润粪土所覆亦不生芽。内业亦尔。若体坚强爱水所润余烦恼覆能感异熟。诸无记业虽爱水润余烦恼覆。而性劣不坚不感异熟。诸无漏业虽体坚强。无爱水润余烦恼覆不感异熟。诸不善业有漏善业具足二义能感异熟。是故无记及无漏业。非前所摄。

三业谓顺乐受等业。复有三业。谓欲界系等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无记业。此中前三业唯有记。后三通有记无记。是故言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无记业。

三业谓诸过去等业。复有三业。谓善等业。复有三业。谓学等业。复有三业。谓见所断等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随其事展转相摄。义异体不异故。三业谓过去等业。复有三业谓欲界系等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无漏业。此中前三业通有漏无漏。后三唯有漏。是故言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无漏业。

三业谓善等业。复有三业。谓欲界系等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无漏业。此中前三业通有漏无漏。后三业唯有漏。是故言前摄后非后摄前。不摄者何。谓无漏业。三业谓善等业。复有三业。谓学等业。复有三业。谓见所断等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随其事展转相摄。义异体不异故。三业谓欲界系等业。复有三业。谓学等业。复有三业。谓见所断等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无漏业。此中前三业唯有漏。后三业通有漏无漏。是故言后摄前非前摄后。不摄者何。谓无漏业。三业谓学等业。复有三业。谓见所断等业。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随其事展转相摄如前释。颇有业感身受非心耶。答有。谓不善业。谓以不善业唯感苦根异熟故。问何故不善业不感心受耶。答彼类心受。所谓忧根而忧根非异熟故不感心受。问何故忧根非异熟耶。答忧根作意生故。分别强故。离欲舍故。异熟不尔。

颇有业感心受非身耶。答有。谓善无寻业。此中诸有欲令下地无不苦不乐受异熟果者。此善无寻业所感心受异熟。谓第二静虑喜根。第三静虑乐根。第四静虑。及无色界舍根。有说。亦感初静虑喜根同一地故。而不感三识相应。乐根以此业微细故。诸有欲令下地亦有不苦不乐受异熟果者。此善无寻业所感心受异熟。谓第二静虑喜根舍根。第三静虑乐根舍根。第四静虑。及无色界舍根。有说。亦感静虑中间舍根。有说。亦感初静虑喜根乐根粗故非此业感。

颇有业感身心受耶。答有。谓善有寻业。诸有欲令下地无不苦不乐受异熟果者。此善有寻业。若在欲界感五识身相应。乐根身受异熟。及感意识相应。喜根心受异熟。若在初静虑感三识身相应。乐根身受异熟。及感意识相应。喜根心受异熟。诸有欲令下地亦有不苦不乐受异熟果者。此善有寻业。若在欲界感五识身相应。乐根舍根身受异熟。及感意识相应。喜根舍根心受异熟。若在初静虑感三识身相应。乐根舍根身受异熟。及感意识相应。喜根舍根心受异熟。问何故喜根是异熟果非忧根耶。答喜受行相有粗有细。不必恒时作意而起。不必恒时是强分别。微细定中亦得有故。又此喜根非离欲舍。与异熟法不相违故有是异熟。忧根不尔故非异熟。问何故舍根唯善业感非不善耶。答舍根行相微细寂静。智者所乐故善业感。诸不善业性是粗动。故不能感舍受异熟。颇有业不感身心受而感异熟耶。答有。谓诸业感色心不相应行异熟。色异熟者。谓九处除声处。心不相应行异熟者。谓命根众同分得生住老无常。有说。及无想事。

问此中何者名身受。何者名心受。答若受在五识身名身受。在意地名心受。复有说者。诸受中无分别者名身受。有分别者名心受。复有说者。若受缘自相境名身受。缘自相共相境名心受。复有说者。若受缘现在境名身受。缘三世及无为境名心受。复有说者。若受缘实有境名身受。缘实有假有境名心受。复有说者。若受于境一往取者名身受。数数取者名心受。复有说者。若受于境暂缘即了者名身受。推寻乃了者名心受。复有说者。诸受中若依色缘色名身受。若依非色缘色非色名心受。如色非色如是有对无对。积聚非积聚。和合非和合说亦尔。尊者世友说曰。佛说二受。谓身受心受。何者名身受。何者名心受。此中无有身受。诸所有受皆是心受。何以故。心相应故。然所有受若依五根转名身受。恒以身为增上缘故。若依意根转名心受。恒以心为增上缘故。有作是说。无有身受。诸所有受皆是心受。何以故。心相应故。然所有受若依三根转。取和合境名身受。恒作想故。若依三根转取不和合境名心受。非恒作想故。大德说曰。受有二种。一者身受。二者心受。若是身受。亦是心受。有是心受而非身受。谓所有受不取外事而起分别。但依内事执取其相而起分别。谓缘一切补特伽罗。有缘法处所摄色。心不相应行无为法等名心受。大德欲令如是心受。无实境界唯分别转。

如说三障。谓烦恼障业障异熟障。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若诸有情成就六法。虽闻如来所证所说法毗奈耶。而不堪任远尘离垢。于诸法中生净法眼。何等为六。一烦恼障。二业障。三异熟障。四不信。五不乐。六恶慧。虽说成就如是六法。而未广辩亦未曾说。云何名烦恼障。云何业障。云何异熟障。彼契经是此论缘起根本。彼所未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复有说者。前虽分别诸业。而未分别彼业等障。今欲分别故作斯论。

如是三障。总以炽然猛利烦恼五无间业那落迦等种种异熟。为其自性。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障。答如是三种。能碍圣道及圣道加行善根。是故名障。云何烦恼障。谓如有一本性具足炽然贪嗔痴烦恼。由如此故。难生厌离。难可教诲。难可开悟。难得免离。难得解脱。此中本性具足炽然猛利贪烦恼者。如难陀等。具足炽然猛利嗔烦恼者。如指鬘等。具足炽然猛利痴烦恼者。如迦葉波等。问若尔者如说难生厌离。难可教诲。难可开悟。难得免离。难得解脱。此言善通。由彼精勤方便教化皆见谛故。如说能碍圣道及圣道加行善根。此云何通。答彼虽能碍圣道及圣道加行善根。然由佛力巧化方便彼得见谛。于舍利子等诸大声闻非所化境。复有说者。具足炽然猛利贪烦恼者。如黄门等。具足炽然猛利嗔烦恼者。如气嘘等。具足炽然猛利痴烦恼者。如六师等。问若尔如说能碍圣道及圣道加行善根。此言善通。由彼毕竟不见谛故。如说难生厌离难教诲等。此云何通。由彼毕竟不得见谛不名难故。答应作是说。不生厌离不可教诲等。而不作是说者有何意趣。谓即不生厌离名难生厌离。乃至即不得解脱。名难得解脱。

问云何建立此烦恼障。为依成就。为依现行。答此依现行。不依成就。若依成就者则一切有情无有差别。等具成就诸烦恼故。由依现行而建立故烦恼差别。则成四句。或有烦恼炽然非猛利。或有烦恼猛利非炽然。或有烦恼亦炽然亦猛利。或有烦恼非炽然亦非猛利。烦恼炽然非猛利者。谓下品烦恼数行者是。猛利非炽然者。谓上品烦恼不数行者是。炽然亦猛利者。谓上品烦恼数行者是。非炽然非猛利者。谓下品烦恼不数行者是。此中炽然非猛利烦恼。亦是烦恼障。由此烦恼虽是下品以数行故。依下生中。依中生上。渐次乃至能断善根。彼猛利非炽然烦恼。亦非烦恼障。由此烦恼虽是上品。不数行故渐可损减。乃至能入正性离生究竟断灭。彼炽然亦猛利烦恼。是烦恼障一切为重。彼非炽然非猛利烦恼。非烦恼障一切为轻。如是善根亦有四句。或有善根炽然非猛利。或有善根猛利非炽然。或有善根炽然亦猛利。或有善根非炽然非猛利。炽然非猛利者。谓下品善根数行者是。猛利非炽然者。谓上品善根不数行者是。炽然亦猛利者。谓上品善根数行者是。非炽然非猛利者。谓下品善根不数行者是。此中炽然非猛利善根。不为烦恼障所障。由此虽是下品善根以数行故。依下生中。依中生上。渐次增长能速趣证一切结断。彼猛利非炽然善根。则为烦恼障所障。由此虽是上品善根不数行故。或容烦恼数数现行。渐次增长能断善根。彼炽然亦猛利善根一切为胜。彼不炽然不猛利善根一切为劣。

云何业障。谓五无间业。何等为五。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罗汉。四破僧。五恶心出佛身血。问如前所说能碍圣道及圣道加行善根。故名为障。除五无间业。复有其余妙行恶行。所谓决定第八有业。及上嗔恚缠害招多蚁等。由此为障不能于现法中趣入圣道。何故不说为业障耶。答亦应说此以为业障。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此中三障皆有余说。复有说者。五无间业定能为障是故偏说。余妙行恶行。或能为障。或不为障。是故不说。复有说者。五无间业具五因缘。易见易知是故偏说。何等为五。一自性故。二趣故。三生故。四果故。五补特伽罗故。自性故者。谓此五种性是决定极重恶业。趣故者。此五决定于地狱受不于余趣。生故者。此五决定顺次生受。非顺现法受。非顺后次受。非顺不定受果故者。谓此五种定感世间极不爱果。补特伽罗故者。谓能造此五补特伽罗易见易知。谓此能害母。此能害父。乃至此能出佛身血。除此五种所余一切妙行恶行。皆无如是五种因缘。易见易知是故不说。

问诸无间加行能满彼果业。此于彼果为定不定。若言定者此中何故不说。又尊者指鬘室利鞠多云何能转。若不定者。害生命纳息所说云何通。如说颇有未害生杀生未灭。此业异熟定生地狱耶。答有如作无间业加行时命终。或有说者。此业于彼果定。问害生命纳息则为善通。而此中何故不说。答此中应说五无间业及彼加行。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此已说在五无间中。五无间业用此为加行故。若说果当知已说加行。问尊者指鬘云何能转。答彼犹未作无间加行。是故彼说我今且未杀母且当饭食。问岂非欲害一切智耶。答尔时彼于非一切智起害加行。非于一切智。由是因缘世尊化作凡流苾刍。入踏婆林勿彼尊者。于一切智起杀加行不可救疗。若诸有情于一切智起杀加行。如殑伽沙数如来应正等觉。亦不能救令脱地狱。故知彼于非一切智起杀加行。非于一切智。问室利鞠多云何能转。答彼亦不作无间加行。是故彼虽密设火阱及杂毒食。而心念言。如来若是一切智者自当避之。若非一切智者便当殄灭。勿令幻惑食啖世间故。彼非于一切智所起杀加行是以可转。复有说者。此业于彼果不定。问此中不说则为善通。尊者指鬘室利鞠多业亦可转。害生命纳息当云何通。答诸无间加行能满彼果业。此于彼果有定有不定。害生命纳息说。彼定者。尊者指鬘室利鞠多所可转易。是不定者。如是二说俱为善通。云何异熟障。谓诸有情处。那落迦。傍生。鬼界。北拘卢洲。无想天处。问余洲亦有异熟为障。如扇搋迦半择迦无形二形等。此中何故不说。答此中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是有余之说。是以前说此中三障皆有余说。复有说者。此中但说决定为障。彼非决定。由彼有情所有异熟。或有为障或不为障是以不说。

问如是三障于一相续可成就几。答或但成一。谓于三种随一一成就或成就二。谓烦恼障业障。或烦恼障异熟障。无有成就业障异熟障非烦恼障者。由此亦无成就三者。

问如是三障何者最重。或有说者。异熟障重。所以者何。因时可转。果时不可转故。复有说者。业障最重所以者何。业障能引异熟障故如是说者。烦恼障重。以烦恼障能引业障。业障复能引异熟障。如是皆以烦恼为本是故最重。

三恶行中何者最大罪。谓破僧虚诳语。此业能取无间地狱一劫寿量异熟苦果。余业不定故。问此说破僧虚诳语为最大罪。余处复说。意业为最大罪。余处复说。邪见为最大罪。此三大罪有何差别。或有说者。罪有三种。一业。二烦恼。三恶行。业中意业为大罪。烦恼中邪见为大罪。恶行中破僧虚诳语为大罪。复有说者。恼乱大众故意业为大罪。灭一切善根故邪见为大罪。能感大苦异熟果故。破僧虚诳语为大罪。复有说者。三业中意业为大罪。五见中邪见为大罪。五无间业中破僧虚诳语为大罪。复有说者。见所断业道中邪见为大罪。修所断业道中。破僧虚诳语为大罪。见修所断业中意业为大罪。复有说者。依思业故说意业为大罪。依思所造业故。说破僧虚诳语为大罪。依非业故说邪见为大罪。复有说者。依能起业故说意业为大罪。依所起业故说破僧虚诳语为大罪。依非业故说邪见为大罪。复有说者。依能转业故说意业为大罪。依所转业故。说破僧虚诳语为大罪。依非业故说邪见为大罪。是名三种大罪差别。

问彼破僧时。亦有身业往来加行思惟及余语业。何故但说虚诳语能破僧耶。答若破僧时加行究竟。一切时有者此中说之。于诸业中唯虚诳语加行究竟。一切时有能令僧坏是故偏说。余业不尔是故不说。

问如说能取无间地狱果。何故名无间地狱耶。答此假立名假立想。不必如名悉有其义。又此地狱亦名无间。亦名热铁猛焰炽然攒射支体。亦名常于六触处门受诸苦恼。亦名自受业所招苦。复有说者。以于此中无间无隙可令乐受暂现在前故名无间。问余地狱中。为有歌舞及饮食等喜乐事耶。答余地狱中虽无异熟喜乐。而有等流喜乐。如施设论说。等活地狱有时有分凉风暂吹。或闻如是音声唱言。等活等活。时彼有情忽然还活。支节血肉平复如本。暂生喜乐。无间地狱无如是事故名无间。复有说者。生彼有情其数甚多。无间无隙故名无间。此说不然。所以者何。上品恶行生彼地狱。世间有情不皆能起上品恶行。如要修习上品妙行方生有顶。世间有情不皆能起上品妙行。是故生有顶者少。生无间者亦尔。故彼非说。问若尔云何名无间。答依异熟果说名无间。以诸有情造大恶业生彼地狱。得广大身一一身形悉皆广大。遍彼多处中无间隙故名无间。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

以狸致鼠成语名称以狸致鼠成语拼音yǐ lǐ zhì shǔ成...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

以玉抵乌成语名称以玉抵乌成语拼音yǐ yù dǐ wū成语...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成语名称以理服人成语拼音yǐ lǐ fú rén成语...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语名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成...

最新文章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惜衣有衣...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古诗原文[挑错/...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古诗原文[挑错/完...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

惜寸阴者,乃有凌铄千古之志;怜微才者,乃有驰驱...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惊才风逸...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古诗原文[挑错/完...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古诗原文...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